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生命中曾有一天 ──坪林山水禪紀實 郭淑美

生命中曾有一天 ──坪林山水禪紀實 郭淑美

五月廿三日上午八時,台北車站東三門學員集合已畢,依序上車就座,車行不久即抵新北市坪林國中,拾級而上數個台階,步入校門,放眼望去,只見背倚青山,四周有綠樹環繞著,氣息清雅而寧靜,是個擁有佳美地理環境的校園,在義工菩薩和善可親的引導下,我們隨即進入主建物一樓的社區教室,放下行囊,桌面已擺放著一瓶瓶寶特瓶茶水,拿在手中一瞧,是埔里的純水,底部浸潤著一包茶葉,這茶葉想必是坪林當地的特產吧,直覺義工菩薩們的設想周到,令人頓然升起溫潤貼心之感。

法鼓山教聯會「心靈環保一日營」戶外山水禪¬¬就此展開,天色微陰,我們領取一小包黃色塑膠雨衣預備著,首先來到一個球場,常獻法師指示大家脫下斗笠,放置於身後水泥地板上,接著不急不徐地口述動作要領,依序帶領大家身心放鬆,體會「八式動禪」每一式細部動作中當下的覺受,我在放鬆的意念與動作的持續相融中,體驗著「身在那裏,心在那裡」的意涵,也領略到身體在動中的同時,心靈自然也含攝有一份清楚與安定。

而後我們戴著斗笠魚貫而成一列,步出校門,走入坪林的山水林野……。。依照法師的明示,個人先以平素慣常的方式隨興欣賞,步行速度不能超前於法師,或落於義工菩薩之後,我以輕鬆的心情和步調走訪大自然,開始自己個人的山水禪,順著平坦的路面蜿蜒前行,有時斗笠在手,讓微風的氣息穿梭於髮際,有時路旁蒼翠的竹叢,喚起指尖輕柔的觸感,舉步向前,任由寰宇的音籟在耳輪流轉又流轉……,一抬頭,視線向空中延伸,只見左邊遠方一塊凸起的丘陵地上,一道道青綠的茶樹橫向迤邐著,它吸引著我的目光流連,繼續前行片刻,路道右側隨即出現一片茶園,矮小的灌木叢緊密地排列著,一行行茶樹彼此的間距相近,俯視這近在咫尺的可愛景觀,我深深吸了一口氣,然後打開瓶蓋,仰頭喝上一口坪林的茶湯,讓舌面的味蕾浸潤著山林清香的氣息,讓飽滿的咽喉緩緩地品受這佳茗深長雋永的韻味。

接著行經一段略微起伏而縮窄的自行車道,但一路上不曾見人騎車經過,爾後路面漸次變為寬廣,沿途水光山色迎面而來,可稱是移步換景,怡人耳目,有的路段望見遠處河面,激濺起白色的浪花快速流動,「應無所住」的念頭剎時湧現腦海;有的路段看到河床因高低落差,溪水傾瀉流注而下所形成的白色短瀑,無一瞬間停息,頓時「諸行無常」、的意識警覺生起;有的路段正值河道的轉彎處,行走其間,可見經年累月淤積而成的洲地,現前已有些微部分長出嫩青色的植物,浮生於軟泥似的表層上,這景象應證了「諸法因緣生、諸法因緣滅」的理則。我走著走著,這時發現右側下坑子口溪河道的視野,轉而宏闊開展起來,水潭猶如一面明鏡,山形、樹色以及岸石的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見,如人靜定修持,默照本心,自能照見本來面目。視線逡巡於水域,此時河面呈現的綠意及色澤,展露出豐富的層次之美,令人覺得興味盎然。再走一段路面,河道中央一圈圈的漣漪向岸邊蕩漾開來,細細震顫的動態,甚是柔美;偶而幾度回首遠望,但覺山水的景深加長,彷彿不斷捲放延伸的畫軸,賞玩其間,時而透出新奇的境趣。

一個接著一個前行,,後來就看到不遠處有位義工菩薩,手舉一片土黃色的紙板,上面寫著「休息十分鐘」五個大字,原來要讓大家喝水洗手,這時我環顧左右,乍見一隻美麗的藍鳥,悠遊自在地漫步在樹蔭下,飽滿碩大的形軀拖著長長的幽藍羽翽,真是好看。

集合之後,常獻法師交代大家,從此地起應「步步為營」,用方法開始「經行」。並敘述聖嚴師父在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,舉步向上一階一階登梯,終於登頂,眾人見師父當時的樣態仍氣定神閒,彷若剛從屋外走進來似的,便向師父請益,師父回答說: 「不去想到已經攀登了幾階,也不需要問還得攀登幾階;好好享受現在、現在、現在,觀察體驗現在所攀每一步動作的感覺。」聽聞此語,覺得師父智慧的法音深深迴繞在我心底。於是我便以腳步的起落作為「所緣境」,繫意於此,開始經行,後來自然留意於大腳趾節,在離地時彎曲提起的覺受,就這樣一直走下去,周邊的景象仍可看見,但意念不戀著其間。

經行一段時間之後,法師要我們停下來練習「直觀」,並說明可以觀全體,也可以觀細微,小至一片葉子的細部,皆觀得清清楚楚。也可以觀聲音,單純是聽,但不辨識是什麼聲音,也不追蹤聲音。而後法師要我們在附近任選一個地方開始直觀。這時我看到主道路右側有一條平坦筆直的徑道相連,近乎垂直地通向遠方,於是轉入這條徑道,沒走多遠,看到左邊一大群石塊參差上下,形狀大小不一,向前延伸至整片寬敞澄明的水域,水底一塊塊沉潛著的礁石畢然可見,水域延伸到盡頭,聳峙的山巖矗立著,毗連水面的石壁有一小片新生的綠意盎然而生,山樹映入水中的倒影帶出幾抹綠意。我想在此處直觀,便從徑道左側彎身而下,跨過幾塊土黃色的礁石,石面有些滑腳,因而手腳並用匍匐向前,選定一塊面積較大的石塊,脫下球鞋,戴上斗笠,向山面水,盤腿打坐,張開眼睛,就只是看,直觀整體。一開始「水」「山」「青」「石」「清」等意識偶或浮現,念起即覺,馬上將念頭捨下放掉……,聽見幾個響聲,響聲在連續……,猛然覺知可能是集合的訊號──拍掌,於是下座。上車後仍繼續直觀車窗外的景象。

午間車返坪林國中,步入社區教室,坐在椅上端起象牙白色的小缽,裡面盛放著七顆葡萄乾,法師要我們共分成三次來吃。首先拿起兩顆,一如平常的吃法,法師見眾人皆已停止咀嚼後,要我們再拿起兩顆,看一看它,再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,然後再將所剩下的三顆一起放入口中,感受其甜味,並體察咬食過程中的變化,此次應咬三十下,先將其中一顆咬為兩半,再依次繼續咬嚼,此時舌頭上的味蕾會感受葡萄乾的滋味,繼續咀嚼,葡萄乾便從起初的塊狀,轉為碎狀,再轉為糊狀,再咀嚼便轉為汁液狀,此時再將汁液嚥入喉中……。若吃完葡萄乾,就可至台前領取午齋餐盒。法師接著向我們說了一小段耐人尋味的話,「有回夏丏尊見弘一大師的齋飯沒有湯,只喝白開水。弘一大師當時就向夏丏尊說了一句『淡有淡的味。』」而後法師告訴學員,吃飯時宜留意一個原則「動口不動手,動手不動口。」一次只做一個動作,也就是「咀嚼時不夾菜,不咀嚼時再夾菜。」繼續享用午齋。

將餐盒及透明水果盒拿在手上,我先供養三寶及十方眾生,心中並默念五觀文句,隨後延續方才吃葡萄乾的方法,進入「吃飯禪」。首先享用色澤對比鮮明,汁液美味可口的水果切片,共有鳳梨、紅西瓜各三片及深紫葡萄三顆;然後愉悅地享用餐盒中的白飯,上面澆淋些許滷汁、一大片黃豆皮、長條狀的筍乾若干、青菜數片、素丸半顆、三片紅蘿蔔、以及切成小方丁狀的豆干等菜餚,細細地品嚐其間 ,覺受牙齒咬磨食物的力道,和食物在舌面、齒隙翻轉的滋味,並留意吞嚥入喉後的感覺……,當見到法師再度進入教室時,我稍加緊速度用畢齋飯。原來用心品味、好好吃飯即是一場永無止盡的修行,唐朝大珠慧海禪師所說,修道即是「飢來吃飯,困來即眠。」然而「一般人,他吃飯時卻不肯吃飯,百般思索。」真是語重心長啊!

隨後法師讓我們作「大休息」,上半身襯著鋁箔色的席墊,讓身體平躺在地板上,雙手平放於身體左右兩側,手心朝上,法師音量適中地引導我們從頭至腳全身放鬆,我覺知呼吸自然而順暢,腹部上下起伏著,心神感到和諧而寧靜。……片刻之後法師的聲音再度響起,手腳身體微微動一動,身體右側轉,以左手撐地帶起上身,此時法師用心教導大家從頭到腳,全身各部位作細部按摩,並引聖嚴師父所言「兩手搓熱」意指「搓熱到兩手快燒焦的程度」,一聞此語,方知以往自己打坐後,緊接著按摩前兩手搓熱的力道是何等不足啊!

接下來「托水缽」的戶外活動即將展開,常獻法師說方才他又添注水於缽內,直到水在缽緣呈現表面張力的程度,並且講述托水缽源由於一個「國王與比丘」的故事。國王見一比丘遲不悟道,即令比丘手托油缽行於道中,且須一一通過路旁喧囂、軍隊、裸女等重重難關的考驗,途中比丘絕不能灑出一滴油,否則將遭被砍首的噩運,比丘於是戰戰兢兢,全神貫注,步步為營,終於通關並證道開悟。

聽畢這個故事,我們一個接著一個戴著斗笠、托著象牙白的小水缽慢步前行,有時斗笠上的雨滴剛好滑落入水缽裡,有時走在轉彎處見缽水迴旋,甚至反轉而行,托缽過程中曾有兩度停止步伐,意圖讓水平靜下來。沿途除了平行前進或上下階梯之外,有時需身體微蹲,穿越頭頂的障礙;有時需側身跨坐,托缽翻越短牆而過,行進過程雖是小心翼翼,但是手足震動之下有時水仍滴流下來。其中「舉缽齊眉,向左向右各繞一圈」難度較高,我當下覺察到自己身手穩定度不足,只見缽水震盪溢出於外。而對我而言最難的是最後一關「單足跳三下」,一見到看板上這五個字,心想要如何在單足離地跳躍的同時,讓水不溢出來,或盡量保住缽中的水量,想來難度極高,我停留於此處幾度揣想,嘗試單膝微蹲,以最小的力量離地跳起,但總覺沒有信心和把握,到最後終得跳起,果真中水缽溢動出來的水量情況比先前為多!

托缽走到最後終點通關之後,水缽一翻,我將水倒入盛水槽的那一剎那,頓然體悟到水空、缽空、托水缽的路途心中所執取「不可灑下一滴」的念頭亦空、剛才托水缽的我已經消失不存在了,現在的我又要馬上成為過去,根本沒有一個真實永恆存在的我,也就是「我空」。方才那整場的托水缽也已經不存在了,對缽而言,缽內的水只是暫時存在的現象;對水而言,水外的缽也只是暫時存在的現象,也就是「法空」。世間萬法皆是因緣生、因緣滅,所以也是空 ── 人空、法空、萬法皆空。

進行最後一個單元活動 「分組心得分享」時,我們第四組共有七位教師,大家神情怡悅,發言踴躍,都非常感恩常獻法師在今日各項禪修主題活動中,以周詳細致的導言,將豐富深刻的法理,結合坪林的山水禪意,汩汩流注於學員們的心田,令人心生安定的力量。對於義工菩薩們的發心,和行事的細密周到,學員都深受感動,尤其得知陳美金會長與義工菩薩們,前後三次親赴坪林踏查籌畫,讓今日的活動銜接得十分順當流暢,對此辛勞我們也要深致誠懇滿懷的謝意,足見成就一件事功,實有賴於眾人的群策群力,合作以赴。

學員紛紛分享心得,一位男老師表示他從聖嚴師父「每次走的都是一步」這句話中深得啟發;有位老師稱讚能在青山綠水中經行,場地的選擇甚為美好。也有校長表達意見,他認為,在直觀中,不追蹤聲音,有其困難度。他因此建議:敦請法師就直觀的要領,再多作開示。另有老師初次參加活動,很喜歡今天各單元課程的安排,她同時提問;「直觀和發呆有何不同?」還有老師以「不生不滅」的義理,與今日的禪修活動相互應證。此外,有位女老師別稱許「吃葡萄乾」時,先兩顆、再兩顆、再三顆,三段漸進式對照方法的運用,從而再延伸到「吃飯禪」,體察口中食物形態的變化,由塊狀、碎狀、糊狀再到汁液狀,並觀照舌齒間的覺受,此一流程讓她得有深層的領會,受益頗多,她盼望自己餐餐都能如此用心來吃飯。同時她也期許自己,將直觀的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中,不論是觀景物,或觀聲音皆可時時練習。後來創會會長提供個人親身的體驗心得,她指出托水缽時宜忘掉手中的缽,才不致過度擔心於水的狀況。

大堂分享時,我代表全組作心得報告。常獻法師也慈悲地為組員的提問一一解惑。回程的時間已到,再品啜一口茶香,揹起了行囊,向坪林揮手道別……。

生命中的一天,能如此清楚地度過,是一種幸福。 2015.5.28

TOP